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,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。”代表委员们表示,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令人振奋。
过去一年,我国实体经济面临诸多挑战。劳动力成本、原材料成本不断攀升,同时还面临产能过剩、资本脱实向虚等压力。振兴实体经济成为我国经济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。
振兴实体经济 工业是主战场
“大力振兴实体经济,工业是主战场。”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委员说。
李毅中列举了一组数据:2015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%,工业只增长7.7%;2016年全国增长7.9%,工业只有3.5%。“一些省市工业投资锐减,且工业占投资之比明显低于工业占GDP之比。一些地方和部门不再关注工业的转型升级,导致工业被‘边缘化’。”李毅中说。
宗申产业集团董事长左宗申委员说:“许多地方的经济指标中,服务业比重超过了制造业,但我认为不能因此忽视制造业。”
工业投资增幅急剧下滑,但资金池子的总量并不少。“资金过多流向了股市、债市、房市、期市,而流向实体经济的资金少了。”李毅中说,去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.65万亿元,房地产贷款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44.8%。工业贷款占多少呢?“我到好几个省调研,房地产贷款余额高于工业,说明资金脱实向虚了。”
究其原因,在于实体经济效益不好,盈利能力减弱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2010年以来逐年下降,从2010年的7.6%下降到2015年的5.76%,2016年略有回升为5.97%。2015年中国企业500强中,261家制造业企业净利润只占17.1%,33家金融机构净利润却占56.8%。
在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委员看来,当前实体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创新不足、成本上升和资本冲击实业三个方面。
“当前,实体企业综合的各种要素成本急剧上涨,处于比较困难的时期,尤其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。”左宗申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