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妖孽遍地横着走、群魔乱舞多如狗(单身)。”这是一个业内人对互联网金融乱象的描述,不过这样的现象绝不会再长久了。“两会”前后,金融监管部门和政府高层明确表示,要进一步收紧互联网金融监管,警惕风险累积,防范风险爆发。
“两会”前,先是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言明“正抓紧研究建立全国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”,之后是新任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“落实负面清单和备案管理制度”,而在“两会”上,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提及互联网金融,已经不是前几年的“促进”、“规范”,而变成了对“累积的风险高度警惕”和“整顿规范金融秩序,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”。
毫无疑问,两会之后,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只会大幅收紧,一改过去的“宽容”、“适当”,甚至切入相关企业的运营,进行业务过程监管、穿透式监管,备案、整顿成为常态,牌照化切分或将推出。可见,今年,互联网金融必然像诸多新兴行业一样,从胡乱开采走向有序开发,诸如各地资产交易所的洗牌和大量P2P的死亡将不可避免,而互联网巨头像蚂蚁金服、京东金融等也将从“激进的尝试”转入“稳健的创新”,那么,此后,互联网金融的“三生三世”,要靠什么来守护?
两会后监管收紧,互联网金融将由15万亿新生意守护